个旧市新型经营主体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来源:陈俊 飞德  时间:2021/07/20 22:07  浏览次数:

  个旧市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全市培育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62个,其中,企业20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25户9037人;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44户11177人,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

  转方式调结构

  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个旧市出台一系列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充分激活新型经营主体的链接带动作用。坚持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中之重,积极加以扶持,不断壮大实力,提高这些经营主体链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能力。全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激励机制,坚持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

  秉持“产业布局到哪里,新型经营主体到哪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举措,加快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奖补办法,对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效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扶持,激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其资本、市场、技术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保底收购、技术服务、务工就业等方式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

  借力品牌效应

  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个旧市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政策资源,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投身产业扶贫大潮,既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

  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以“乍甸乳业”“大红屯”和“云河药业”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机制、组织和管理创新,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规模经营、现代生产,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提升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打通了农业生产连接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休闲旅游的路径,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红河州唯一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扶贫车间”项目,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带动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和“黑花生”种植增收致富。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加快促进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稳定脱贫,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在老厂镇、锡城镇、卡房镇、保和乡等乡镇发展马蹄香、草乌、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共计10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户增收,共计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增收。

  以市场为导向

  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在龙头带动建品牌,提升市场化水平的基础上,个旧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户跟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农民专业合作社跟着企业和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农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把党组织、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组成一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广泛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分享到更多的产业链收益。

  保和乡斐贾村农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立足本村具有品质良好的野生刺脑包优势,大力发展刺脑包种植,在岩子脚、夺旗村建设刺脑包种植示范基地,每亩收入约6000元,目前已发展刺脑包种植户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卡房镇头道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育苗基地面积17亩和占地2600立方米的蔬菜冷库,推广种植铁头白800余亩,带动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和务工,极大地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个旧市老厂镇兴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由28户贫困户入股建成占地面积4.5亩的木登硐草莓种植大棚,2019年,28户贫困户获得分红收入14400元。个旧市卡房镇彝火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蜜蜂养殖,现在已有40多户养蜂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养殖蜜蜂1000多箱,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有效带动该村贫困户增收。